12月16日,从业32年的涉外导游陈剑,正在家中梳理带团出境所需的相关材料,这是他数十年来最普通也最重要的日常。
“最多的时候,我一年带团赴欧美就达17次。”陈剑告诉记者,上世纪80年代,只有商务出差人士能够出境游,普通游客几乎没有机会。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,东南亚出境游刚兴起时,他一年也就带团出去两三次。
回望几十年前,改革开放之初,四川在全国最早成立了旅游局、旅游学校,开辟了涉外旅游市场,成都锦江宾馆成为全川首家开始接待境外贵宾和游客的酒店。
境外旅游市场的加速开拓,不仅让很多的四川游客走出去,也让四川成为世界青睐的旅游地。
“从东南亚、日韩到澳洲、欧美,这是40年来川客出境游的路线,而从都江堰、乐山大佛到九寨沟、剑门关,是境外游客来川选择景区的发展线。”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说,上世纪90年代初,大众旅游开始兴起;1999年,我国开启“黄金周”,旅游消费市场得到升级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;2000年后,大众休闲游日益壮大,旅行社开始转型;2015年,度假式旅游在全省兴起并得以发展……
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,2017年,全省通过旅行社组织出境的游客达到160余万人次,这还不包括选择自助游出行的散客。“川客出境,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‘新马泰港澳7日游’发展为全球度假式旅行。”杨振之说。